Google搜索识别动态、静态、伪静态网址的区别及利弊

作者: unvs 分类: 网站运营 发布时间: 2012-01-31 15:38 ė14,936 views 61条评论

去年底,Google搜索质量组发布文章,详细解说了对于Google搜索引擎,识别动态、静态、伪静态网址的区别及利弊。以下是三者区别及之间对于搜索的利弊:

动态、静态、伪静态的区别

动态网址:内容存于数据库中,根据要求调取内容,URL中常以 ?#& 符号带有不同的参数,如:news.php?lang=cn&class=11&id=21;

静态网址:纯静态HTML文档,能使用 filetype:htm 查询到的网页;

伪静态网址:使用 Rewriter 将动态网址进行重写,使动态网址看起来像静态网址。

谷歌搜索对动态、静态、伪静态之间的利弊(最新)

Google此文从Google新的算法、机制出发,解说了三者之间的利与弊,解释了一些错误的认识。

1、动态网址

首先,动态网址目前对于Google来说,“不能被抓取”的说法是错误的,Google能够很好的处理动态网址并顺利抓取;
其次“参数不能超过3个”的说法也不正确,Google能够抓取参数超过3个的动态网址,不过,为了避免URL太长应尽量减少参数。

其次,动态网址有其一定的优势,以上面所说的 news.php?lang=cn&class=11&id=21 为例,网址中的参数准确的告诉Google,此URL内容语言为cn、隶属于分类11、内容ID为21,更便于谷歌搜索对内容的识别处理。

最后,动态网址应尽量精简,特别是会话标识(sid)和查询(query)参数,容易造成大量相同页面。

2、静态网址

首先,静态网址具有的绝对优势是其明晰,/product/nokia/n78.html和/about.html可以很容易被理解,从而在搜索结果中可能点击量相对较高。

其次,静态网址未必就是最好的网址形式,上述动态网址中说到,动态网址能够告诉Google一些可以识别的参数,而静态网址如果文档布置不够恰当(如:过于扁平化,将HTML文档全放在根目录下)及其他因素,反而不如静态网址为Google提供的参考信息丰富。

最后,樂思蜀觉得Google此文中是否有其隐藏含义?“更新此种类型网址的页面会比较耗费时间,尤其是当信息量增长很快时,因为每一个单独的页面都必须更改编译代码。”虽然所说的是网站,但在Google系统中是否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呢?

3、伪静态网址

首先,伪静态网址不能让动态网址“静态化”,伪静态仅仅是对动态网址的一个重写,Google不会认为伪静态就是HTML文档。

其次,伪静态可取,但应把重心放在去除冗余参数、规范URL、尽可能的避免重复页上。

最后,伪静态有很大潜大危险,最好在对网站系统、网站结构、内容分布、参数意义熟悉的情况下使用。

在写伪静态规则时,应保留有价值的参数,不要将有价值的参数全部精简掉,如前面例子中的 news.php?lang=cn&class=11&id=21 最好重写为 news-cn-class11-id21.html,而不是过份精简重写为 news-2.html。

再就是伪静态中一定不能包含会话标识(sid)和查询(query)参数,/product.asp?sid=98971298178906&id=1234 这样的动态网址,其中的sid本来Google能够识别并屏蔽,但如果重写为 /product/98971298178906/1234,Google不但无法识别,还在整站中造成无限重复页面(每个会话都会产生一个新的会话ID)。

上面就是Google搜索质量组发布文章内容的概述,文中将动态、静态、伪静态描述的比较清楚,有些观点甚至彻底驳倒了之前的认识。建议博主站长们、SEO童鞋多了解搜索引擎的最新动态,发布的一些文档,并从中获取已说明的和未明确说明的信息,善加利用,便于网站的优化及推广。

本博文章基本上属于原创或收集整理,都是心血结晶。
欢迎转载分享,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!
本文地址:Google搜索识别动态、静态、伪静态网址的区别及利弊

一条评论

  1. 美国VPS 2012 年 2 月 14 日 上午 3:52 回复

    现在我对谷歌不感冒了。PR根本不标准

    cyheng 于 2012-02-14 12:19:11 回复

    嗯!呵呵,谷歌的综合考虑了很多方面因素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您可以使用这些 HTML 标签和属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

Ɣ回顶部